能源变革大幕下的储能极限拉力赛已开启。“母基金强,则创投聚;创投活跃,则产业兴”,各地储能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。
10月8日,在2023年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,常州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新能源投资基金,投向储能、发电等领域。
1、50亿
据悉,常州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0亿元,通过参股市场化子基金和项目直投方式,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合作,重点围绕新能源产业链“发、储、送、用”各环节。
该基金定位于龙城科创发展基金旗下二级母基金,与现有产业投资基金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并列,此次设立标志着龙城科创发展基金“1+3+X”母子基金体系初步形成。
截至9月底,龙城科创发展基金累计投资项目132个,投资总额超60亿元。其中,以聚和材料、时创能源等为代表的4家被投企业已成功IPO,创志科技、常友环保等4家IPO过会待发,蜂巢能源、瑞华技术、恒丰特导等9家已申报IPO。此外,基金还投资了承芯半导体、安泰复材、安泰创明等一大批优质高成长企业。
此前8月17日,常州市政府公告组建国有独资公司——常州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,注册资本10亿元,出资主体为常州市政府新能源集团与常州市城市建设(集团)有限公司,重点发力新型储能、虚拟电厂、分布式光伏、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。
2、975.41亿
据行家说储能不完全统计,储能产业相关投资基金有14个左右,总投资金额达975.41亿元。另据清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,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,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中共有近60支基金将储能作为主要投资或关注领域,累计募集资金717.39亿元。从基金管理人背景来看,参与设立储能领域基金的管理人背景比较多元,既有与电力或清洁能源相关的产业资本,如国家能源集团下属的中国神华、国华投资、三峡集团、宁德时代、保利资本、上汽投资、国网英大等;也有将储能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地方国资背景管理人,如江苏省投资管理、深创投等;还有将新能源、储能等作为投资方向的市场化股权投资机构,如凯辉基金、源码资本、IDG资本等。
■ 各地设立储能产业基金
6月,深圳总规模超20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基金正式发布,该基金由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各方设立。据介绍,该基金由“1+6”基金群组成,主要出资方包括市区引导基金、市区国有企业、储能产业链企业及金融机构等。
3月,广东省出台《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提到,设立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天使投资基金,重点投向种子期、初创期、成长期科技型企业,建立早、中期创投和重大产业项目让利机制。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,支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。
广州市政府出资50亿元设立科创母基金,该基金已在储能产业投资布局近二十个项目,如鸿基创能、国鸿氢能、中瓴星能、华奕新能源等,聚焦氢燃料电池、分布式光伏矩阵产品、冷却节能等领域。
此外,去年7月,长沙100亿元的先进储能产业投资基金(母基金60亿)落地湘江基金小镇,长沙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、湖南湘江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、长沙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,主要投资长沙市先进储能产业。
厦门也迎来一支总规模11亿元的储能产业基金:由峰和资本联合重庆铜梁区政府与厦门海辰成立,聚焦新能源领域拥有核心技术、具有产业化发展前景的项目,按照市场化、专业化原则,重点对电池产业链企业进行资金支持,为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。
安徽则设立碳中和基金,母基金规模达50亿,重点投向以光伏、风电、水电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氢能、核能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,以储能、综合能源、清洁处理、循环产业为代表的绿色环保产业,以低碳、零碳、负碳及新能源技术、新装备为代表的能源科技与碳科技等领域。
插播:进新型储能行家群,请加楚欣微信:13609002797
■ 首个高校储创投基金
10月1日,在第四届天津大学七里台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,天大北洋海棠新能源新材料创投基金正式发布。该基金一期5亿元,通过完全市场化管理方式,投资具有高成长性的新能源和新材料企业,将进一步形成优势学科与资源互补,推动产业集聚。
■ 储能电站投资基金
今年2月,万里扬与长江绿色发展基金宣布共同发起设立30亿元规模的碳中和储能产业基金,主要投资于万里扬已签约及后续新增的储能电站项目。
另悉,双方将在新能源储能电站领域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;全面推进电网侧储能电站建设、用户侧储能电站建设、虚拟电厂及零碳园区建设等双碳领域合作,并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,以万里扬已签署的储能电站项目为试点,打造可复制的样板项目,全面推广应用。
180301830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