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5日,工信部发布的第377批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》中,小米汽车SU7和SU7 MAX赫然在列,期待已久的小米汽车终于问世。
长期以来,小米手机的一个重要标签就是极致性价比,如今跨界造车,小米汽车是否还将延续小米家族的“传统”,化身“价格屠夫”,将新能源汽车价格打下来?本文将小米汽车以与比亚迪海豹、华为智界S7进行梳理对比,探究小米汽车未来如何。
先从基本信息来看,小米汽车的两款车型长和宽都一样,高度有所区分,目测应该是选装激光雷达的原因。目前看来,SU7和SU7 MAX最大的不同就是SU7 MAX多了一个电机和激光雷达。
而对比新出的智界S7来说,小米汽车各项车身参数与其非常接近,都是定位中大型轿车;而对比目前热卖的C级车比亚迪海豹,小米汽车的“体格”要略大一些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车身设计方面,SU7此次还请来了宝马iX的设计师亲自操刀,可谓诚意满满。核心配置方面,小米SU7基于主流的400V平台打造,采用单电机前驱架构,产品来自联合汽车电子,驱动电机峰值功率220kW,最高车速为210km/h,电池则采用弗迪电池的磷酸铁锂电池。
而高配版SU7 MAX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,搭载前后双电机,并采用800V SiC技术。产品来自汇川联合动力,功率分别为220kW(前)和275kW(后),最高车速为265km/h,电池则采用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离子电池。而刚刚预售的智界S7诞生于华为全新一代高压平台,支持800V超级快充,搭载全新的DriveONE 800V碳化硅电机,215kW功率,极限转速22000转。此外,智界S7采用华为全新途灵智能底盘,支持智能空气悬架CDC阻尼调节,采用全向防碰撞系统,主动安全更高综合起来智界S7可谓强大到没有朋友。智界S7预售25.8万起,据官方信息显示,其预订量已经突破1万辆。
相比之下,比亚迪海豹在参数上稍显逊色,但是脱胎于e3.0平台的比亚迪海豹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八合一动力总成方案,其动力总成系统集成了电机、电控、减速器、DC-DC、OBC、PDU、BMS、VCU。基于八合一的集成设计,系统整体成本下降约20%。
从硬件配置上来说,小米汽车确实营造出了参数亮眼的感觉,对得起豪华车的定位。但是,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,参数亮眼的车型如雨后春笋,小鹏P7i、华为智界S7、阿维塔12、极氪007……这样的大背景下,小米汽车想要后来者居上,很难。
再者,消费者已经对小米有了“性价比”的期待,当其他同类型车型产品率先给予一个足够低的价格,就很容易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优势。就拿比亚迪海豹来说,根据2022年瑞银投资银行研究部出具的比亚迪海豹拆解报告显示,该车毛利率达16%,息税前利润率5%,相较于传统OEM相比,比亚迪拥有25%成本优势。在此种成本优势面前,小米似乎很难在价格上占据优势。
此外,从销量来看,比亚迪海豹也在一个似乎难以撼动的位置上。2023年8月,比亚迪海豹的累计销量达到105347辆,仅用一年就突破了10万辆。截至11月,2023年累计销量为55051辆,在轿车中,月销量排名第27名,年销量排名第15名。当然,尽管困难重重,小米除了在性价比方面做文章,车本身也还是有不少令人期待的地方。首先是800V平台,虽然800V早已在车圈耳熟能详,但在纯电轿车赛道,800V平台的车型并没有多少,如果小米汽车能够将补能、续航、电耗做到位,将会是一个不错的亮点。
此外,类似于华为的鸿蒙座舱的小米澎湃OS车机版,配合小米的生态链,未来能够在智能驾驶方面释放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18030183032